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

李文達


李文達,李錦記第三代掌門人。2019年福布斯的香港富豪榜中,李文達一躍至第3位,身家達1,300億港元,謹次於李嘉誠和李兆基。跟其他富豪有點不同,李文達一直都是以蠔油等醬料生意起家,地產只是後來才涉獵的生意。他將李錦記由一個香港澳門的本地品牌變成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,體現了“哪裏有華人,哪裏有李錦記”的鴻圖偉略,而年收入估計有700億人民幣。過程當中經歷過的困難多不勝數,李文達先生是怎樣挨過一個一個的難關呢?過程中,他憑的又是甚麼呢?

1965年爆發一場「蠔水危機」,幾乎將李錦記的基業毁於一旦。李文達能夠沉着應變,尤其懂得利用逐漸建立的人脈關係議題排難解紛,則讓他最鍾意擺平事件,並證明他具有轉危為機的舵手能耐。

1950年爆發韓戰,美國主導的聯合國對新中國實施貿易禁運。禁止任何採用中國內地原材料生產的香港產品出口到美國。在此制裁措施下,香港的產品若要出口美國,就必須附上香港工商處發出的許可證,證明其原材料並非來自中國內地。

李錦記所生產的蠔油,需要採用大量蠔水,尤其是優質的蠔水,但優質蠔水卻不易得。當時,李錦記雖然已經從元朗流浮山一帶的產蠔區取得部份蠔水供應,但其數量遠遠不足。所以仍有不少優質蠔水其實是來自中國內地。

事情發生在1965年的某一天,工商處的䅲查人員一如以往地到公司作例行的賬目查核,了解生產原料的來源,但工作人員的一時疏忽,將內地買來的河水收據及賬目放在枱面,被他們發現。他們馬上叫更高級的工商處的人來查,搜查我們的賬簿,帶走了整整20箱的帳簿資料。工商處將我們停牌,不得在出口美國。

當時家族中只有你問得能夠應對變局,所以很自然地被推舉為處理危機的人選。臨危受命下,李文達思考如何化解問題。通過好友許雄認識到利明澤。利名澤的堂弟是利國偉,當時正在工商署擔任一個委員性質的公職。這種人物關係,或許是解決危機的方向之一,有助調解李錦記面對的問題。

會見利國偉時,他說:「李錦記確實有購買一些來自中國內地的蠔水,但那是用來生產出口到加拿大的蠔油,並非美國。」利國偉聽到後,只是很有默契的說了句:「行了,你先回去吧。」結果一個多星期後,工商處就來信了,要李文達再去哪裏接受問話。

當時李錦記的持牌人,本是大房的堂大哥李文光,但他被這場危機嚇怕,擔心會遭到逮捕檢控,所以不敢去見政府官員。於是為了促使李文達全力化解這場危機,李錦記的牌照登記於1965年的那一刻,換成了李文達,令他必須全力以赴。儘管那時他年紀尚輕。

李文達的性格是不打沒有把握的仗,他其實早已是先探聽過情況,知道沒事了,才安心的上工商處解釋。結果一如所料,時任香港工商處副處長的苗禮善 (Lawrence Mills),要他立即簽字宣誓:「以後不能再買入中國內地原料」,並把出口配額都還給了你咁既,也沒對公司實施任何罰款。事實上出口配額甚至還增加了一些。之後回想起來,李文達相信利國偉在這個過程中,確實幫了不少忙,利明澤方面應該也有一些關係,令他感念於心。

經歷這場危機,李文達對優質蠔水的穩定供應更加警惕,不僅加快了向流浮山收購的蠔水數量,也開始向日本收購蠔水。而李錦記之所以負擔得起日本蠔水,主要還是因為日本人當時雖然也愛吃蠔肉,卻不會使用蠔水,把蠔水視為無用之物倒掉之故。 

靠著自己的朋友網絡,做好準備,李文達做了其他家族成員不敢做的事,化解了李錦記創立以來的一大危機,而李文達亦藉著這次危機,開始在李錦記擔任更重要的角色,為自己成為李錦記的當家邁進重要一步,果然是「富貴險中求」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